电子称加装芯片随意调控计量,还可以用按钮一键恢复正常。1月6、7和8日,报纸连续报道黑心电子称缺斤少两,坑害消费者的问题,引起了广大读者的关注和相关部门的重视,市整规办召集市质监、工商、*等部门人员,对晚报曝光的黑心电子称销售店进行查处,共查获7台问题秤。连日来,仍有市民反映被“吃秤头 ”,质监人员竟看不出问题秤,谁来调准这把“公平秤 ”? “就连卖大白菜的也短斤少两,可见市面上的问题秤还真不少。”市民黄晚报2821100反映,在黄村新街市附近的流动摊,以较市场便宜几毛钱的价格批发水果蔬菜,但是回家称重才发现,又被“吃秤头”了。连日来,陆续有消费者通过@“广西柳州晚报”微博 、登录柳州新闻网龙城论坛及加入“广西柳州晚报”平台反映问题秤。 消费者该如何识别问题秤呢?广西科技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博士戴喜生分析,电子称很容易通过硬件调控计量数据,通过外观或仪器也难以发现其中猫腻,其实zui有效的测重办法就是 :记住一台手机,一串钥匙的重量,购物前先“以物试重”。 而发现问题秤该由谁来为消费者维权?1月3日上午,在柳邕农贸市场管理办公室,市民韦女士气愤地向工作人员投诉,鱼贩“吃秤头”被发现,还当场把鱼摔到地上。对此,该市场明确可处罚,但取证难。记者走访了解到,不少市民被“吃秤头”后遭遇投诉无果的情况。 7日下午3点多,市整规办组织工 商 、质监 、*等部门执法人员,对晚报曝光的黑心电子称销售店进行查处,共查获7台问题秤。但处罚结果迟迟未有下文,质监部门多次回复 :“还在调查中。”而其他问题秤经营点身在何处?“短斤少两”为何仍在继续?市民对此有话要说。 “柳邕农贸市场就是‘重灾区 ’,消费者频频被‘吃秤头 ’,而这些问题秤还贴上‘合格 ’,谁来对此负责?”市民吴认为,问题秤媒体曝光一处就查处一处,执法部门是执法水平有限还是“不作为”呢?市民覃树立提出,执法人员岂能“看报纸”执法?!质监人员以砝码称重检测程序,是检不出问题的,违法手段升级,执法管理为何如此落后,还是消极执法?对此,市稽查局副局长张庆坦言,光凭肉眼或计量检测的技术手段,难以发现问题秤,而市场上的一些问题秤通过检测,并贴上“合格”标签,确实存在监管漏洞。另外,对于查获7台问题秤将尽快公布处罚结果。 “如何进一步管住问题秤?需要相关部门的配合,也希望市民提出好的意见和建议。”市整规办主任吕福生表示,下一步将协调质监 、工商等部门,在全市范围清查问题秤。首先,畅通消费者投诉渠道,有可能开通专门,人人都是监督员,“以物试重”发现问题举报; 其次,对市场的经营者实行量化管理,短斤少两达到一定次数,清退出场并依法处理;再次,市场管理方把好关,依法合约管理摊点;zui后,执法部门严厉查处问题秤出售 、短斤少两等行为。形成“四位一体”的强大合力,还市场公平秩序。 |